2010-09-24

[光田醫院] 百年老品牌挑戰智財新思維

這家創辦近一世紀的老字號醫院透過導入TIPS,一方面消極防範了同仁外洩重要的研發資料的風險,同時也積極建立保護院方智慧資產的標準作業流程,因而強化企業體質,得以迎接未來更多挑戰...

總院座落在台中沙鹿鎮上的光田醫院,創立於一九一三年,連同大甲、長青與通霄等分院,為中部民眾提供各種醫療服務。在近百年的醫療服務中,醫事人員的養成和訓練過程大都沿襲「師徒制」的模式,因而造成許多寶貴的經驗與知識,缺乏完整的保留和資料建構。

這種遺憾在現任院長王乃弘於七十年代接棒經營後有了改善。光田先在各醫療部科、護理部門與專技部門,建立工作手冊與操作手冊,接著推動作業流程改善、資訊化作業管理,並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照顧模式。

除了這些內部精益求精的流程改造,光田近年來也積極與醫學院校、醫療中心等機構,進行產學和建教合作計畫,雖然產生不少研究與創新的智慧財產,但後續的保護只能以共同發表論文收場。這個問題直到參加智財管理規範(TIPS)驗證計畫,才有了新解方。


四大智財管理項目,一次到位

致力於醫療研究和創新的光田醫院,以一次到位的方式導入TIPS的智財管理項目。在營業秘密部分,針對醫療系統開發核心、醫療資訊系統開發、 醫療用途技術開發、資訊安全管理和程式管理等,施行新的管理規範;在著作權項目,偏重論文、技術文件與研究報告管理,也包含適用於研發部的醫學研究和新技術開發等;而由新技術衍生的專利項目,光田著墨就不多。

至於商標部分,則在光田掀起一陣緊張。原因是這家歷史近百年的私人醫院,遲到今天都不知道要申請商標註冊。光田醫院行政副院長黃明國表示,在TIPS導入過程中,我們經由智財管理顧問師的輔導,趕緊遞件申請。很幸運沒有他人註冊,我們得以繼續使用這個近百年的老商標。

黃明國接著指出:「光田很早就重視資訊軟體的智慧財產管理,而醫療照護的創新也一直都在進行。但以往,我們只在意怎樣做對病人最好。現在我們更知道,運用法律保護創新的智慧,對醫院、發明者或改良者,才是真正的尊重和保護。」黃明國以「數位健康巡迴車」為例,這種能讓婦女在社區享有醫院設備服務的乳房檢查水準,就是光田在醫療技術和輔具的研發創新。

全力推廣智財教育,自主列管機密管理

導入TIPS後,光田醫院有了明確的智財管理溝通管道,TIPS專案的管理代表要負責所有會議當中有關智財管理議題的溝通任務。

由於光田醫院已採用PDCA(規劃、執行、查核與行動)管理循環方式做流程管理,而TIPS也以PDCA管理循環為基礎,因此設計智財教育的推廣流程上比較順手。光田目前把管理中心祕書組、人力資源組、資訊部、醫學研究部和採購部,列為第一階段導入智財管理的單位,這些單位的同仁和所有新進人員都要接受相關的智財教育訓練。

管理中心主任秘書張肅婷表示,「我們把相關教材建置在數位學習系統,列為所有同仁的繼續教育課程,以提升同仁對智財的重視程度。同時,我們也要求導入單位的主管,必須接受智慧財產管理的專業訓練,以期未來更加落實拓展到各部門。」

至於機密管理部分,以往未區分機密等級,缺乏明訂機密管理辦法的情況不再。光田把ISO 27001新制定的機密管理方式納入既有的文件管理制度,讓全院與智財管理的導入單位皆在同一套文管制度下運作;至於機密等級的判別,因為各單位比較瞭解相關文件的機密優先性,因此交由各單位自行列管。

另外,光田也在合約方面新增智財審閱程序,申請人提交合約前要先自行審閱合約是否符合院方公佈的智財條款,並確實留下審閱記錄;如果合約屬於採購性質,還要加上資材組的審閱核可才能過關。

系統開發詳實記錄,維護人力提升彈性

在研發管理方面,由於光田的醫院資訊管系統並不是採用現成的套裝系統,而是經由內部資訊人員設計開發,當中有不少關乎病患安全與照護的獨到創見。資訊部主任吳效文表示,「透過TIPS,我們明瞭這些醫院經營和病患照護的知識,是醫院珍貴的資產,必須受到保護。我們調整了文件的作業流程,增設了文件機密性等級;更重要的是,要求同仁做系統分析和程式設計時,需要把他們的設計邏輯和語法詳實記錄在研究記錄簿,以利日後的追蹤和傳承。」

這套做法實施後,在資訊室產生了微妙的變化。以往,因為沒有記錄系統分析與設計的方法學與流程,等同於整套資訊系統的設計邏輯都藏在開發人員腦中,無論系統功能要修改或維護都很難假手他人,無形中少了彈性,對系統內容也缺乏保護。

「但實施智財管理後,每支程式的撰寫構想,都透過履歷表單詳實記錄,而且我們要求要以『讀得懂』的文句陳述。」吳效文觀察這個改變,「現在,我們不但可以更靈活在既有資訊系統內新增功能,而且可以把工作交付給任何一位設計人員,因為他們可以在閱讀設計履歷文件後,迅速接手處理。」另一方面,這個改變也有益於資訊人員的工作調派,讓他們有機會參與不同專案計畫。

類似的方法也同樣在醫學研究部中實施,以加強研究管理品質。現在,該單位做研究時要撰寫「研究記錄簿」,想提出專利申請時,就要檢附這份前置作業記錄,待通過院方的成果審查後,才可對外提出申請。

建立標準作業流程,創新變革強化體質

回顧光田能成功取得TIPS標章,王乃弘倡導的「持續學習」是關鍵因素。唯有永續學習,才會隨時關注外在環境的變化,迅速創新改善變革,以維持並增強其競爭力。王乃弘表示,「導入智財管理,消極面是為了防範同仁外洩重要的研發資料,但積極面則是要讓院方擁有標準化的作業流程,強化企業體質,才能迎接未來更多的挑戰。」

黃明國進一步分析該院順利導入TIPS時表示,光田是民營組織,所有權者、經營者與管理者都屬同一家族成員,沒有複雜的政治遊戲、權力鬥爭、派系問題等阻礙組織學習的因素。而且經營者擁有高度的包容性,能夠接納多元觀點,鼓勵部屬遇問題可以自己思考方法與解決,在管理風格上是較傾向人性化的。「當然,有了經營高層的全力支持,各科室參與成員的全心投入與勇於嘗試,也相當重要。這不但反映他們對組織發展及品質提升的關心,也因為擁有自主管理與適當授權,更能在面對工作相關問題時,集思廣益提出解方。」

[弘光科大] 研究能量大躍進,智財意識築成保護網

弘光科大體認到研發能量對智財保護的迫切性,透過導入TIPS,爭取教師的認同與投入,建立周全的智財意識和保護網,讓學術研究光芒更熾熱發光...

民國五十六年由護專創校迄今,弘光科技大學歷經多次擴展,朝向精緻化科技大學的定位經營。該校致力於教學和研究並重,積極爭取國家研究計畫,並緊密與中部七縣市的工業區與中部科學園區等相關產業合作──每年來自國科會、政府部會、產學合作和學發會策略聯盟的研究計畫規模約有上億元之譜。

弘光科大訂有多項獎勵教師研究措施,設置講座教授與特聘教授制度,引導學術研究,以提升師生研究風氣。然而,著眼於近年來校內的研發能量越來越大,與外部產學合作的計畫成果也日益增多,弘光這才意識到這些研究成果的權益應當有一套更周延的保護措施,同時也亟欲加強師生對智財相關資訊的認知。


從保護研究成果角度切入,灌輸智財觀念

「智財管理規範(TIPS)」的標章認證計畫,正是一個好觸媒。弘光在深入瞭解這項計畫的特點和精神後,邀請弘光科大附屬老人醫院與光田醫院,以群組方式參加認證輔導。

研究發展處,是弘光科大負責推動校內智財管理計畫的單位。研發長兼工學院院長王茂齡博士直言,「一般大學教師總是埋頭研究工作,對辛苦研究出來的成果,在法律上該怎樣保護卻似懂非懂。而學校的資源如果能適當提供教師這方面的支援,不但能保護研究者的心血,也對學校的智財資產有所保障。」

王茂齡分析,「學術機構和產業界有所不同,每個專科都是一門獨立的研究領域。教師的研究自主性極高,這是推廣初期比較大的問題。」所幸,研發處人員想方設法,從保護研究成果的角度切入,說明遵從TIPS的種種好處,透過第一期導入單位在數個月的努力下,弘光在第一次審查就過關取得TIPS認證標章。目前導入的智財管理標的包括專利、商標和營業秘密等三項,導入單位則有研發處、人事室、總務處、電算中心和祕書室稽核組等。

研究記錄簿,落實智財管理的第一步

根據弘光科大的研究記錄簿管理辦法,凡該校專任教師參與研究計畫案並擔任計畫主持人者,且單一計畫之年度總金額為一百五十萬元(含)以上,都需向研究發展處登記領用研究記錄簿。

研究記錄簿包含工作經驗、工作有關資料數據,可做為發生智財權爭議時的重要證物。這本記錄簿要詳實記載學校教師從事研究工作或發明的過程和結果,不論成功或失敗;內容範圍涵蓋任何靈感或初步構想、裝置設備、實驗步驟、物料規格、數據、計算、結果、討論摘要、訪談內容和心得等。其中,如果記載了重要的結論或發明,還要有兩位以上的見證人在相關頁次簽上日期和姓名,以確保個人權益。

有了新措施,教師得花時間鉅細靡遺寫下他們的實驗過程和結果,抗拒不是沒有的。王茂齡表示,「我們瞭解教師不想在這些文書作業上花時間,但當我們透過校方行政會議宣告支持這些做法後,再經由解說保護智財的意義和重要性,大多數教師逐漸採納了。」

導入TIPS後,弘光科大在聘任新進教師時,會在聘約或聘書中載明智財的相關約定。如果教師要離職,但涉及學校重要的智財,校方授權單位主管自行決定是否有面談的必要,以釐清或商討可能的處理方法。

另一方面,弘光科大也制定「機密文件管理辦法」,進行人員和文件的機密管制,以確保智財的機密性、完整性與可用性。其中,電腦網路設備由電算中心作業程序書管理,環境設施管理則交由各單位自行劃分管制區(如人員工作空間、個人座位與儲物櫃等),非經許可,非該單位人員不得擅自進入。

鼓勵教師發表研究論文,提出專利申請

由於弘光科大是技職體系的學校,除了教學與研究外,「產學合作」是另一項經營重點。這類合作讓校方有更多元的研究經費來源,但相對地也有研究成果的產出壓力,而弘光的各個研究團隊,無論是理工類、食品科技與醫護領域,一起交出漂亮的出績單。

王茂齡指出,「單是過去兩年,弘光就提交了五十九件專利申請案,台灣、美國和歐盟等地皆有,而這些專利案近九成屬於原創發明。」這類技術移轉產生的相關權益,以往並沒有一套規範明確保護校方和研究人員,但在導入TIPS後,就在初始的合作契約上有更明確的條款載明雙方的權利,合約的審核也要依據智財管理條文逐項審視,加強保護學校的權益。

導入TIPS後,弘光科大教師有專利申請需求時,除了要依照研發成果與技術移轉管理辦法,審查其研發規劃、前置作業和成果之外,研發處也要把相關資訊登錄在「智財案件資料庫」施行管控。同樣的,商標申請案也會列入資料庫管理申辦進度,並定期更新。如果有任何智財管理事務委外辦理的話,現在也要加簽一份「專利及商標案件委辦合約書」。

這種鼓勵至上的行動,讓弘光的研究成果豐碩斐然。王茂齡表示,「以往,教師的升等要看論文的品質與數量,但這兩年我們發現有不少教師除了論文,也在專利申請案著力很深。我們很樂見這種發展走向,這也是研發處極力推動的方向。」

建立種子部隊,促進跨界研究綜效

建立種子部隊,是弘光對培訓智財管理人力的策略。先由研發處的人員和部分教師到校外上課習得相關知識,返校後,由種子部隊到定期到每個學院開課講習。以期擴大養成教職員的智財意識,並針對特定智財議題,邀請外部的法律專家來校講習。其中第一階段導入單位的人員和新進員工要做的訓練包含智財基本概念、該校的智財管理規定;而智財管理權責人員的訓練則涵蓋智財相關法律、訴訟與仲裁、授權與契約、申請與延展、救濟方式、侵害鑑定、專利回避設計、智財評價與資訊安全管理等。

導入TIPS後,學校的採購作業也添加了一道保護。當申購單位認為欲採購的物品有侵權風險時,需要在採購申請單中註明要求供應商提供智財相關證明文件(如專利證書),或於採購合約中增加智財擔保條款,以維護校方的權益。

推動智財知識的效益,在弘光校內透過不同形式,逐漸深入人心。王茂齡舉例:「一般人認為,人文社會學的研究,跟智財或專利沾不上邊。但實則不然,這類研究還是有可能產生相關的商業價值。我們發現,智財意識應該是一種全民運動,人人都不可置身於外。」從體察研發能量大躍進對智財保護的迫切性,到校方經營團隊的大力支持和教師的認同與投入,有了周全的智財意識和保護網,弘光的學術研究光芒將會更熾熱發光。

[弘光老人醫院]智財觀大衝擊,尋常生活照護也見創新

醫療院所有什麼服務是「智慧財產」呢?弘光科技大學附設老人醫院的從業人員遇問題想解方,從日常的復健照護操作中,找出各種新發明的可能,戮力提升醫病的照護關係...

由台中太原路往太平市方向的途中,會瞥見一座樹蔭蒼勁、屋舍低樓的大型設施,它是台中市政府委託弘光大學經營的老人醫院。這裡,沒有典型都會醫療院所常見的高聳水泥大樓,院區內的椰林道交錯筆直,偶見安養在此的老人由社工與護理師陪同散步,環境氛圍祥和安寧。

結合弘光科技大學的學術資源和光田醫院的醫療與技術,弘光科大附設老人醫院在現任院長吳銘標帶領下,以老人的慢性醫療保健、護理、安養、營養和健康檢查為主要營業項目,同時也積極提供社區保健衛教、老人休閒活動規畫、疾病預防研究以及老人福利工作等推展,還特設老化基因研究室,結合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提供多元的老人照護計畫,是國內慢性病和療養機構造訪觀摩的典範。


導入智慧管理,提升老人生活照護品質

在弘光大學的主導提議下,老人醫院與光田醫院等組織以群組的身份,參加工業局推動企業建置智慧財產管理規範認證計畫(TIPS)。醫療院所的服務有什麼可以稱得上是「智慧財產」呢?這個疑問困擾了院方。但當進一步瞭解管理規範的內容時,老人醫院的管理階層了解到「我們也可以」,因而申請了營業祕密和專利兩項管理標的審查。

讓老人醫院解惑的觸發點,在於副院長施博文觀察到「生活照護方法」當中,有諸多新構想的可能,甚至還能改善輔具的設計與應用方式,讓照護關係的雙方互蒙其利;例如,老人家坐輪椅時,因為身體虛弱、肌肉支撐無力,經常會坐著坐著滑下來。

「為了防止老人家坐姿下滑,我們會替他們穿上一種約束衣。但原始設計的尺碼固定,缺少調整的彈性。」施博文表示,「我們院內有位病服員想到,可以在約束衣上縫上魔鬼氈或扣環,這麼一來,不管是身材瘦小或體型壯碩的老人家,都能合身穿著約束衣坐在輪椅上,行進安全提升。」

施博文,正是老人醫院導入智財管理的靈魂人物。他由弘光科技大學老師的身份借調擔任醫院的行政副院長,這個位階幾乎是一般公司或機構擔任智財管理代表人當中,職位最高者之一,這也反映出老人醫院朝向建立更嚴謹管理制度的決心。

建立全員共識,將管理規範融入日常作業

不同於許多申請智財管理規範認證的單位,多有通過ISO 9000認證的基礎,老人醫院直到開始接受智財管理的輔導,才新設一個文件管制中心。但沒有基礎,也意味著沒有包袱,是一張白紙,易於揮灑。

由於顧及最前線的醫護人員日常例行工作繁重,老人醫院選擇從復健科、總務、人事等單位,當做第一階段的導入名單。施博文親自北上參加輔導課程,堂堂不缺席,而這股帶頭學習的行動,展現出主管的重視與決心。此外,老人醫院也邀請外部智財管理顧問對院內人員進行培訓,三個科室主管被指派任務編組,定期開會討論,想方設法把日常作業流程,調整符合管理規範的要求。

另一方面,院方也透過每周行政會議或每月的院務會議,與同仁雙向溝通。雖然一開始有些同仁的配合度不高,但施博文「使命必達」的領導風格,透過任務編組的成員努力解說,同仁也逐漸有遵循共識,依著管理規範按表操課。

即使這樣努力,老人醫院卻在首度進行TIPS驗證時,鎩羽而歸。施博文不服輸,針對評審委員提出的意見,要求同仁加強再加強,三個月後複評,通過TIPS驗證。他對二度複評才過關的看法是,「驗證初審失敗是一個刺激,因為同群組的弘光科技大學和光田醫院都一次就通過,我們哪能認輸啊!院內同仁也因此知道,作業流程要確實符合規範才會獲得肯定,不能流於形式,馬馬虎虎。」

強化文件紀錄管理,累積智慧資產

為了實施智財管理規範當中的營業祕密,老人醫院在副院長室新設文管中心,把院內的行政、財務、病患和員工的資料文件,劃分機密管理等級,並訂定紀錄管理作業辦法,力行「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的寫紀錄新風氣,也加強採購合約的院方權益保護。

除了增強行政作業的機密管理層級外,老人醫院還針對復建科新增研究紀錄簿的撰寫程序,目的在於維護院內的智慧財產,保護個人發明權益,累積技術資產,提升研發能力。同時,也率先在院內推動專利申請的流程,讓智慧財產的權利執行活動更有法律保障。

施博文表示,「我們設計的這款研發紀錄簿,由復健科的主管帶領科內護理同仁,教導他們把想法一五一十寫下來。起初,有些同仁對於要把日常操作的照護動作寫成文字,覺得小題大作,不敢想像那叫創意。」

於是,施博文決定做個實驗示範,搭配外部專利事務所的專業建議,挑出由一名五十多歲病服員設計出的「改良款約束衣」,提交了第一件服務型專利的申請,「我們希望今年下半年能順利獲得專利申請,有了示範案例,不但對這位病服員是一大鼓勵,也能帶動其他同仁的仿效,對提升本院的照護水準將有所助益。」

把條文變成實際行動,推動組織改造契機

綜觀導入TIPS規範的成果,施博文認為首要的意義在於建立院內人員對智慧財產的認知與概念。現在,對於涵括在智財定義範圍的事物都要列表管理,從文件的制定、識別、審查、核准、保存、修改和銷毀等執行方式,到權責歸屬和管理有效性,都有一套嚴謹且明確的規定。這些規範的施行全面採用表單作業,任何步驟都會詳實記載,施博文表示,「我們甚至可以說,這些表單內容的完整性,隨時可供評鑑之用,對本院的文件管理品質可謂大幅改善。」

此外,老人醫院也新增內部稽核和矯正預防作業程序書,用以評估管理制度的實施狀況,有問題即時發現,讓各單位都能有系統地把新規範落實到日常運作中。而新增的設備資源管理辦法,也明確規範各項管理制度所需的軟體、硬體、網際網路和工作空間等基礎設施,以發揮有效支援和管理的成效。甚至,老人醫院也改變採購合約的格式,新增一個「智財條約審核欄位」,合約不論輕重,都要鉅細靡遺審閱是否保護了院方的權益。

施博文總結,施行智財管理對老人醫院而言,是一次組織改造的好契機。「雖然初期在理解管理規範條文上花了較多時間,但截至目前,我們算是有個好開始。」除了弘光科技大學的支持、院長力挺,而管理代表人的層級夠高,能凝聚跨科室的共識,讓條文變成行動──老人醫院通過智財管理規範的認證,正代表了組織精益求精的另一回合起點。

智財侵權要興訟?要和解?

Ans: 企業法務最高原則:不影響公司產品銷售

全球化的競爭牽動著詭橘多變的智財戰局,考驗著企業的策略抉擇與應戰能力!動輒幾百萬美金的訴訟,是公司生存與滅亡的關鍵。

資策會科技法律中心應各產業及公司的需求,特別邀請國內高科技產業法務主管──技嘉科技法務長范國華、奇美電子前法務長陳歆、神達電腦法務長阮啟殷,以及台灣微軟法務長施立成,分享實務操作中,外人難以窺見的企業跨國訴訟管理策略與攻略心法。


在企業的智財管理運作機制中,職責該如何分配才能發揮最佳成效?

范國華:處理智慧財產事務的單位,最好直隸法務部門而非研發部門。

技嘉是家小而有彈性的公司,一年營業額幾十億美金,只要太陽照得到的地方,業務就會做那裡。可是,業務在第一線開心地賺錢,法務在後勤就很辛苦了。因為不知道前線的業務在世界哪個角落,做了哪些好事,而這些好事可能有一天會被當地政府「收回去」。

大約十年前,公司討論「專利業務」要放到哪個部門管轄,我提議要放在法務部門,後來證明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因為技嘉是做零組件的組裝製造商,我們使用的零組件大多是別人研發出來的,專利都在別人手上。研發部門的原創少,絕大部分都是「改良型」的專利。如果把專利放在研發部門的話,他們會覺得自己很厲害,尤其當股票換現金、塞滿口袋時更是志得意滿。

陳歆:智財人員由具有技術背景的人員出任比較適當。

在台灣當企業法務是痛苦的事,花費成本高,但貢獻度很難界定。如果法務人員由具有技術背景的人員出任是比較適當的,要不就是法務人員的技術知識和理解力要夠強。對法務人員來說,專利仍是一種法律文件,但被要求技術要與研發人員差不多,因此,我認為這種工作的吸引力之一,就是訴求「能與研發共事」。

阮啟殷:合約不單是法務的工作,需要高效率的資訊管理系統支援通報。

在神達,企業法務要負責簽訂合約,平均一年要審核五、六千件合約。在同一個集團內,要分享資訊。不同事業單位之間簽署的合約要有共享機制,以免發生公司利益的損害或衝突。合約,不單是法務的工作,不但需要靠人(員工)去施行,要靠經營者的心態和正確認知,也要透過資訊管理系統支援通報。否則,一旦人員有辭職或異動,公司的潛在風險就會發生。

施立成:智慧財產和專利採合併管理,法務主管參與公司智財策略規劃。

微軟全球的法務人員有七百多人,主要任務就是支援全球業務的發展。二○○九年開始增加智財管理,增加專利工程師的人數。微軟對專利人員的績效指標就是:專利數字。微軟在美國拿到的專利數量位居所有企業的第二名,數量多三千多件,而每年申請的專利數高達四五千件。說來,微軟的「專利強度」在美國也是數一數二。

微軟對於智慧財產和專利是合併管理,直隸於執行長。法務主管會直接參與公司的智財策略規劃。微軟在產品開發過程會根據智財的成本和價值,落實智財觀念,也會取捨,畢竟跨國爭訟的成本和費用相當可觀。簡單說,我們會評估智財的「初始價值」和「合約後價值」。

收到警告函的當下,該沉默觀察?還是迅速回應?

范國華:先按兵不動,看清楚來者何人,再擬定應戰策略。

當我們接獲侵權警告信,會先按兵不動。因為,他們採取的做法通常是廣發戰帖,誰先回應,就先鎖定目標開戰。這時候,千萬不要強出頭。好好看清「來者何人」是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如果是大公司,就有大客戶的應戰法;如果是小公司,耐著性子等他再度上門。

另外,還要惦惦來者聘請的律師份量,甚至我們還會使一招:他氣勢洶洶拿專利來叩門,我反將一軍告他商標侵權。例如,當晶片設計廠商認真來提告時,會給你很多次的警告信,這種重量級的對手一旦上法院,結果非死即傷。而且,通常警告我們侵權的對手要打我們哪個產品,我們就用力賣那個產品。

陳歆:當對方沒有舉證,就置之不理;如果侵權產品與專利寫得清楚,就要認真看待。

奇美之前每兩個月會收到一次警告信。為了提高處理警告信的效率,公司開發了一套軟體能「自動回覆警告信」。收到警告信要怎麼處理?我認為「把舉證責任反歸對方」是基本戰術。第一封信,自然是先不回應,因為先回應,會先成為目標。第二封呢,要看對方有沒有指明我方在哪個產品中,侵犯了他家的哪個專利。那種連舉證都沒有的,也無需回應。如果對方契而不捨寄來第三封警告信,而且清楚指出侵權的產品和專利,那就要開始認真看待。但即使到了這個階段,也還不需要找外部的訴訟律師。

阮啟殷:要留意警告信的寄達時間,特別是大型展覽前的信函,常是攻擊行動的警訊。

神達到於對於侵權警告信,採取「列表管理,逐件追蹤」的措施。有些警告信寄達的時間點含有特殊目的,比方像是漢諾威這種大型會展之前,參展廠商常會收到警告信。這種「先禮後兵」的舉動往往隨後會發動侵權控訴的攻擊,因此,要小心先檢視信中指稱的產品和專利是否有問題。如果要做最保守的防禦,就是出口、參展前,先取消他人指稱侵權的功能或改採其他部品替換,以避免爭議。神達就遇到過這類惡意干擾參展的侵權警告,預做準備總沒錯。

台灣做系統整合的廠商往往要擔負最大的侵權風險,即使你採購的晶片或零組件有侵權問題。買方會把責任推給你,零組件供應商也不理會,因為你有「品牌」,很抱歉,一切責任得由你來擔。

處理智財爭議時,選擇法庭訴訟或和解的考量點?

范國華:公司的熱銷產品,儘量不進訴訟,但涉及產業勢力消長,就得放手一搏。

有智慧財產權爭議時,究竟要進入訴訟,還是選擇和解,端看「你的目標」是什麼?如果進入法庭會卡到自家產品的銷售,選擇和解、付錢了事就是一個選項。基本上,我的做法就是一個「拖字訣」。公司有侵權爭議的產品如果熱銷中,怎樣都不要進法院,以減少損失;倘若產品賣得不好,那麼選擇訴訟一途,風險相對較低,還可以放手一搏,爭個勝訴。另外,如果損失金額高達五億元,我們就會認真打專利官司。因為一旦進入法院訴訟,可能會嚴重影響公司在產業結構鏈的勢力。市場是變動的,等你打完官司,可能公司早已喪失機先,被淘汰了。

陳歆:和解金低於律師費,優先選擇和解。

要不要進法院,自然是要先惦惦我方有幾分勝算。談判有立場時,籌碼要握在手上。專利請求公聽會,往往事雙方和解的機會點。從務實的角度來看,如果和解費用低於需要支付的律師費,自然要選擇和解。至於仲裁,就要看金額大小,一億美元和一百萬美元,自然有不同的考量點。

阮啟殷:產品銷售量左右訴訟與否的決策。

大廠看待專利權談判的基本態度是:有侵權爭議的產品,它的銷售量有多寡,另一個則是能否負擔得起訴訟成本。我舉個離譜的案子:神達用到了德州大學一個專利,對方律師要求支付「五百美元」的權利金。最後,我們四倍的金額擺平這個案子,但是律師費卻是這個金額的數倍之譜。

篩選訴訟律師該如何選擇?

阮啟殷:大案子找大律師出面,小糾紛找小律師辦理。

想要管控律師費用,得先廣結法務人脈,特別是知曉公司產品銷售城市、地區或國家的好律師。新往來的律師事務所,可以先交付小案子試試他的功力。律師的收費就好比停車計時器,大案子要找大律師,小糾紛就找小律師辦,要努力培養與律師的私交。

而且,要讓國外的律師事務所了解台灣企業的付款方式,免得事後產生糾紛。我今年擔任「台灣科技產業法務經理人協會」理事長,我們著手建立全球律師的資料庫,歡迎各企業踴躍提供資訊。

范國華:拿專利清單提問,試探對方解答品質,再決定是否委辦。

我同意前面兩位律師的看法,「判斷律師費用」是優先考量點。以技嘉為例,我們會找每小時收費低於六百美元的律師。無論在中國、美國還是歐盟,技嘉的做法是先拿專利清單,提問看對方的解答品質,再預付款項進行委辦。在歐盟,律師有公定價碼,打一場專利權官司,五百歐元起跳。我不諱言,「敗訴」從來就是一個法務人必有的選項。任何判斷,都要以「不影響公司產品銷售為最高指導原則」。

陳歆:律師費絕不能省,聘請國外律師就要選頂尖的大型事務所。

地頭蛇很重要,一旦決定要進入法院訴訟,律師費絕不能省。聘請國外的律師,就要選頂尖的大型事務所,例如美國歐巴馬政府的現任能源部長朱隸文之弟-Morgan Chu就是智財權領域的頂尖律師。

政府多奧援,企業力抗智財指控

各位資深法務長坦誠分享有關警告信回應策略、訴訟與和解的取決考量,以及聘用國外律師條件等寶貴實戰經驗後,與會人士意猶未盡,進一步提問惱人的專利蟑螂糾纏問題該如何應對?台灣企業是否有共同的防禦平台,以因應國際智財侵權的指控?

針對這些問題,與談來賓大致同意,企業最大的挑戰莫過於「專利蟑螂」。在美國打個專利權官司,要花一百萬美元,因此當對方要求的賠償金不到這個水平,和解未必不是個選項。他們提醒企業法務人員,一旦被專利蟑螂盯上,要先做基本功,瞭解自家產品是否真有侵權。有時候,基於業務考量付了權利金以求和解,到頭來卻仍然不知道自家產品有沒有侵害他人的專利。然而要找出這種真相的成本很高,過程又繁瑣辛苦。既然知道不可能不買單,企業法務人員的任務就要設法找出「少付一點」的談判籌碼。

最後,由於台灣廠商在面對國外侵權指控時,不單會遭遇民間的商業指控,有時還涉及他國政府的控訴,這類政治問題需要透過政府對政府的談判協商(如江陳會議),才能有較合理的解決結果。與談來賓呼籲,在中國有一種政府贊助的基金,讓企業可以申請用以打跨國的智財侵權官司。如果本國政府也能有類似的做法,預期將有助於台灣企業在應對國際智財問題時擁有更強力的奧援。

發表於企業跨國智財爭訟管理實務座談紀實

一百零八分鐘,打造新世代資料中心

在2008年,HP曾針對中型企業做過一項調查,得知因為資訊安全風險問題,造成的損失高達四十六億美金。同時間,IDC研究報告彰顯另一個事實,當企業運用適當的解決方案來改善前述資安問題,能夠降低的風險成效高達85%之譜。這兩個面向的研究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洞見,那就是:資安風險無所不在,施行精準的行動方案才能有效防範。

那,什麼是實質可行的方案呢?今年度的「HP Technology@Work 2010」研討會中,惠普科技針對這個問題揭示了四大要點:減少停機時間、保護企業資料、加強網路安全、降低人為變動對資訊架構的衝擊;並創新提出「融合式基礎架構」主張,意圖解決傳統資訊架構長期以來衍生的諸多缺點,讓當代企業有更精準的科技投資方向。


扭轉七比三的投資無效窘境

傳統企業資訊架構最顯而易見的問題就是「各用各的」。例如,導入企業資源規劃系統時會買進一些設備,研發單位要做設計或模擬運算,就再購入另一批軟硬體。表面上看來,每項應用都有充裕的資訊科技支援,但實際上每套資訊基礎設施的利用率都不高,甚至有些還長時間閒置中。

這種現象不能等閒視之。根據一項統計數據顯示,企業每年資訊科技費用,高達七成花在維護和基礎運作,只有三成用於核心競爭力所需的系統創新開發。這種投資顯然大有問題,探究其因是傳統架構下的服務建置流程花費太多時間與成本。但融合式基礎架構的問世,讓服務建置流程有了一番新局面。

試想一個理想的境界:當我們有需求產生時,可以從一個最佳典範的入口平台選擇驗證可行的參考案例。例如,要建置企業資源規劃系統,可從最佳案例獲知需要怎樣的處理器、記憶體和磁碟容量,參數怎麼設定,磁碟如何分割最恰當。要獲得這些精選資訊,只要「按個鈕」,幾分鐘內就產生一份最佳建議書,這些動作以往可是要花上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做出。

融合前題:不分廠牌、資源共享

很神奇嗎?一點也不。融合式的概念,就是把伺服器、儲存設備、網路、電源控制與管理軟體恰如其分地整合在資料中心,而整合的前題是:不分廠牌、資源共享。在資料中心內,資源共享的設備透過「虛擬資源池」,動態分配不同應用在各個時段需要的資源。此外,因應綠能世代來臨,融合式基礎架構也在電力管理有所突破。HP的Smart Grid提供整個資料中心的能源使用計量,從應用、單位到部門用了多少電都能精確計量,未來也將納入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計算。

另一項改良就是惱人的佈線問題。融合式資訊架構主張:要佈線,就一次到位。不要佈建區域網路做一次,安裝儲存網路又拉另一次,要讓以往錯綜雜亂的線團,變身成簡潔俐落的線條。

說到網路,融合式架構採用一種新技術概念:單一大頻寬。它把以往各應用使用的頻寬匯聚成一條大水管,然後看每項應用需要多大頻寬再適當切分,有時多一點,有時減一些,彈性調配,減少閒置。這當中還有一種進階的「虛擬指令」技術,它無需知道某條網路線接到實體交換器上的哪個連接埠,一旦資訊架構有所改變,不要人工去拔插網路線,單純透過軟體的設定就可轉移到最新的應用架構。

要做到上述這些資源共享的境地,絕對少不了一套功能強大的作業管理軟體。HP提出超越一般作業系統能力的矩陣式作業環境,它既可做系統管理,也能提供資訊設備的自動化變動和最佳化配置。簡單講,只要按下一個鈕,系統就能自動完成設定。

最佳典範交付勝利方程式

要達成這種精簡高效的成果,關鍵在於新世代的設備與元件必須採用標準化、模組化設計,才能快速啟用。舉例來說,HP要做伺服器的溫控管理,就在G6或G7伺服器裝設了三十二顆感應器,從處理器、風扇、機箱的前端與後端,全方位精確偵測溫度、溫控管理。

當管理有了智慧,服務佈建自然就輕鬆達成,資料中心的啟用時效自然就能加快。現在,只要花一百零八分鐘就能完成一座新式資料中心的資源配置規劃。看到這裡,應該有個疑問:果真有實際可用的解決方案嗎?答案是肯定。

HP結合了全球頂尖企業、各行各業的資訊建置經驗,從中淬煉出最佳典範的勝利方程式,這樣珍貴的資料庫絕無僅有。另一方面,企業還能實地驗證融合式資訊架構的可行性,並搭配遵循開放、工業標準的軟硬體新品(例如G7伺服器系列和業界首創的Unix平台刀鋒伺服器),以及全球在地應用夥伴提供的解決方案。今天,不管企業要自建資料中心,還是要發展委外代管的服務生意,或是擘劃雲端服務版圖,HP的融合式資料中心確實能大幅降低維護成本,並充分展現資訊對企業成長發展的高價值。

發表於:HP Technology@Work 2010台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