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20

當你的肢體,變成自然人機輸入端

「未來的教育,將會大量融入科技。」這不是新的想法或概念,而是陸續在第一線教育現場實踐的事實。許多國家相繼推動「教育科技」,帶給學術界與產業界無限想像,開始努力地研發及思考如何利用創新的技術與產品,打造未來的教育環境。我們可以看到,平板電腦的市佔率逐漸攀升,雲端運算興起催化電子書的多元繁盛;下個階段,教育科技專家看好的新趨勢區,則是「自然人機介面(Natural User Interface)」在教育領域的運用。

無論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還是人與周遭環境的互動方式,都是既有趣又複雜的。以前,大多數電腦的輸入裝置(像是滑鼠和鍵盤),都僅用到些微的頻寬,接下來要發展的就是方便使用者的行動式自然人機介面。

在2010年三月的微軟技術節(TechFest),微軟公司就發表了好幾項研究計畫的階段成果,讓與會來賓見識自然人機介面目前已經發展到哪個階段。在會場,資深研究員Desney Tan(譚)博士表示:「我們要提供使用者行動式自然人機介面。特別是,經由指揮肢體把訊號傳到輸入裝置。我們希望開發的科技,能讓人們與無所不在的運算建立一種更深層的連結。」


XBOX Kinect:掀開人體運算新時代

目前已經成熟的自然人機介面技術包括,預計在今年11月發表的「XBOX Kinect」。透過微軟亞洲研究院人機交互組的研究成果,將把人類的肢體動作轉換成人機介面,再透過3D攝影技術,訴求快速融入體驗,以運用人體律動、手部動作等自然肢體行為,得到相對應的反饋結果。

當這類發展成果運用在電腦遊戲時,將有助於提升教育或生活的多元性,為遊戲玩家或學童帶到嶄新層次的新體驗。未來,學生的身體姿勢可以成為白板或投影機的輸入(input)端,同學在課堂上的報告方法和視覺模擬,將有更多互動。例如,上課點名,全班同學舉手,老師立刻知道誰在班上。

放眼未來,微軟相信人體將轉化爲一個「以按鍵動作為基礎的輸入設備」。利用一個佩戴在前臂上端的簡單臂環,來收集肌肉的訊號,再透過肌電儀解讀手勢動作,識別手掌和手指點擊在皮膚上的訊號以傳達訊息。這些訊息也能夠結合到一台投影儀,讓動態圖形人機介面顯示在使用者的手腕等部位。

然而,這些進步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呢?譚博士認為:「就像手機和行動運算改變我們運轉世界的方式一樣,靜脈計算(intravenous computing)的願景,也將徹底改變我們對電腦的使用和依賴。」

「試想,當你在大街上與人擦肩而過時,就能在無形中知道他們的姓名或他們孩子的生日。」譚博士舉例:「當你身處異國,卻能在看到一家外國餐館時立刻得知它的譯名,也能毫不費力瞭解人們對這家餐館的評價。當然,你也可以知曉端上桌的食物資訊——食材從哪裡來?誰接觸過它們?是否有益於健康等等。」

說句豪氣話,自然人機介面讓我們有機會:把世界所有知識和運算,都放在你的指尖上。

登入吧,Microsoft Live@edu

免費的數位協作教學平台...

Microsoft Live是一個網路服務工具的大集成園地,當中某些服務早已深入你我的網路生活。例如,MSN傳訊、Hotmail郵件、Space網誌,還有Photos相片等。但,這些都僅是簡單的使用。

為了展現Microsoft Live的完整功能和應用效益,微軟特別針對教育市場設計出一套免費的數位協作教學平台──Microsoft Live@edu。在這裡,學校教師可以運用手上的資訊設備和網路上多元的資源,輕鬆、省時又省力地完成日常教學活動。

事實上,微軟在2009年莫拉克風災過後,就曾經結合多家資通訊產業夥伴,免費提供給受災七縣市的學校E化教師種子團隊,八小時「Microsoft Live@edu」的訓練課程。學校與教師要啟用這套平台很簡單,只要提供用戶帳戶、學校域名,就能建立電子郵件的發佈清單和群組;隨後Microsoft Live@edu系統會把學校IP列入安全清單,確保電郵成功傳送。


Microsoft Live@edu 的服務貫穿整個「教學的生命周期」,從事前備課、教學分享、課務行政,到師生互動和作業審閱,每個環節都有適當的網路工具輔助使用。學校不需額外學習或購買其他軟體,師生可透過強大功能,隨時隨地參與網路或實際教學、小組功課協同作業、進行討論,並與學校建立終生連繫。

這些便利又免費的工具包括:Office Live Workspace、SkyDrive、Outlook Live、Live Messenger、Live Space與Shared View(見表一),其中有10GB終身電子郵件帳號、25 GB密碼保護的網路儲存空間、可容納一千多個檔案的工作區,還有即時傳訊工具、豐富的日曆管理、照片分享,同時支援多個瀏覽器等功能。

由工作區展開協同教學之旅

要啟動Microsoft Live@edu,先從Office live Workspace工作區登入,佈置虛擬的教學環境。在工作區裡,微軟已提供三到五個檔案範本,教師只要滑鼠停在該範本上不動,每個檔案範本都可以依照教學需求重新命名,同時會依照檔案名稱以英、數、國字的順序排列,讓老師們更容易管理檔案。


例如,用「專案工作區」來當做社會科或其他主題教學工作區、用「學校工作區」當做學校與教務行政工作區,至於「研習團隊工作區」則沿用預設值即可。

這套協同平台的特點之一就是支援多人共同編輯筆記。它讓同一個工作區的共用者,可以編輯筆記的內容,並利用字體顏色的變化來辨識身分。如果遇到小組活動時,如何分辨誰在偷懶摸魚?誰又是認真努力參與討論活動?協同平台內的「自動教學記錄」,讓教師在上課時間進行面對面觀察外,也能透過「活動」的看板功能,觀察學生的參與度,適時介入輔導。

一般而言,教師在準備主題式課程時,需要收集很多圖片與照片輔助教學,同時還要顧及未來製作學習檔案、成果輯所需的素材。這些東西的檔案容量都很大,25GB的網路儲存空間就派上用場。此外,教師還可利用Outlook Live預先發放上課通知、課程提醒,還有同步發放作業,並在截止期限前提醒班上比較迷糊的學生,宛如電子版的連絡簿,甚至還能與同事交換代課訊息。

對教師而言,整理自己的e-portfolio 學習檔案是一件重要的教學記錄,它可以做為教學的檢討改進之用。除了平日隨手書寫的教學日誌之外,e-portfolio還可上傳圖片輔助說明、與教學相關的網路資源收集或剪貼,或是從同學動向當中知道全班的最新進度。如果想透過畫面與小朋友討論作業,增加臨場感,不妨利用SharesView,即時分享幾桌面上正在進行的檔案畫面,還可以多人共同討論。

想要體驗免費又豐富的教育協作與通訊功能嗎?歡迎造訪:Microsoft Live@edu

Microsoft Live@edu數位協作教學的優點
•完全免費且功能強大的協作及通訊平台
•應用資訊設備攜帶便利性,提升教學效能
•隨時隨地都可以即時通訊,並在網上協作、分享及交流
•促進教師團隊的支援與聯絡便利性
•提高師生互動的精緻度與教學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