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04

PDA手機隨行,走到哪行銷做到哪!

身為台灣人力仲介市場的行銷戰將,
邱文仁多年來透過演講和著作的方式,
幫過數十萬人覓得工作、無數企業獵得好手。
私底下,她會訂閱手機版的China Post每日新聞自修英文,
甚至保留秘書關懷辛勞的簡訊。

行動力十足的她與遠傳電信副總經理董磊
暢談領導管理、兩岸人力市場趨勢,
並透露如何運用幾乎每人必備的手機,
俐落地達成一件件深具挑戰性的工作任務。

對談人:
104人力銀行行銷處 總監 邱文仁
遠傳電信企業客戶業務暨行銷部 副總經理 董磊

《本文發表於經理人月刊2007.11/m-Business專刊》


跨海行銷,通訊科技助陣

董磊 104人力銀行自1996創立以來,目前求職求才仲介業務已經跨足兩岸經營。但是聽說中國市場的行銷工作,是由台灣團隊主導帶領。你們是怎麼運作兩地的體系呢?

邱文仁 首先,我想先說說自己在104人力銀行工作九年以來的一些經驗。過去這些年,我們的業績都是以兩位數成長,幾乎是公司訂下目標,我們就做得到。

九年前,104人力銀行的履歷資料庫只有十萬筆,業績達成第一個一千萬元時,全體員工興奮莫名,覺得那是一個里程碑。那時,我到高雄去推廣上網投履歷,演講台下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我在說什麼?現在,104的履歷資料數已經將近四百萬筆,但是單純的達成業績目標並無法帶來太多的快感,反倒是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看到越來越多人「學會」上網求職這件事,讓我有成就,感到快樂。

同樣的情況也可以對應到把台灣的行銷經驗傳授給對岸同僚的行動上。不可諱言,當104人力銀行今天在台灣市場已達到九成市佔率的狀態下,公司的下一個成長波段勢必著眼於中國市場。我們看到當地人力仲介網站第一品牌的營業規模與台灣104人力銀行相當,就不難想像那是一片多麼可觀的待開發處女地。

那麼我要如何以台灣為基地,帶領中國的行銷團隊呢?這一點倒是要感謝成熟的通訊科技。今天早上(指受訪當天),我才跟中國幾個預計要接手當地行銷工作的同事開了視訊會議,也提到今天的午餐訪問做為例子;告訴他們這樣的行銷方式很棒,可以在輕鬆的環境下與產業人士或客戶進行深度的交流。能把這種親身經驗「傳授」給同僚,也是我目前工作的另一個快樂來源。

另外,我在過去幾年出版了14本書,也預計今年底第15本「兩岸工作大未來」的新書會問世。出書獲得的版稅收入不是我最大的考量,而是出書後,就會有大量的媒體曝光機會。我也對中國媒體喜愛的tone調有些掌握,知道什麼樣的訊息能搏得版面。於是出書是一種行銷,也是我能夠身在台灣,而帶領對岸行銷團隊的原因之一。

簡訊出手,訊息不漏失

董磊 在組織管理與領導溝通經驗中,行動工具已經被視為是既便利又能快速傳達訊息的必備工具。妳在這方面的經驗是如何呢?

邱文仁 無論是在帶領團隊,還是與老闆的公務互動,我都傾向採取階段式報告的方式,特別是當上一級的主管直接指示辦理的話,我也會隨時以電子郵件的方式,知會我的直屬上司。這種做法一來可以讓上司在重要的時間點,知曉你的處理進度或遭遇的困難,也因此能夠在更早的時候提出意見,或是修改執行的做法,而不會到了「死亡線」才被迫大轉彎。

另外,我對簡訊也相當倚賴,雖然個人不是高超的拇指族,但PDA手機的手寫功能卻也讓我很快就能發佈重要的通知。

舉個例子來說。十月初,平面媒體報導了104人力銀行控訴競爭對手的勝訴結果。新聞見報當天,我在清晨接到老闆前往機場的途中打電話來指示該如何回應和處理。

當天早上我人在東部,沒辦法馬上看到報紙。在接到老闆指示後,我立即與秘書通電話,請她去買報,把新聞內容唸給我聽。接下來,我聯繫了有線電視新聞台的記者,安排一段電話訪問,讓我傳達公司對這個判決的立場。

幾個小時後,我搭機回台北,一出機場就收到秘書的簡訊通知。幾點幾分在某新聞台已經播出稍早前的訪談,同時把電視新聞引用那幾句話也一併清楚告知。

緊接著,我就以簡訊,把當天事件處理的結果,摘要向已經搭機出差海外的老闆報告。「當天晚上我接到老闆回覆的簡訊︰辦得很好,妳辛苦了。」而神奇的是,我的老闆絲毫不知道(或是沒有察覺)我不是在台北處理這件事的。

專業掛帥,高薪有理

董磊 我們看到早期前進中國的高階經理人這些年陸續退休後,特別是外商公司,他們已經大力拔擢陸籍幹部擔綱經營重任。那麼你在兩岸人才的研究中,有那些觀察或結論可以說明這個趨勢呢?

邱文仁 我已經研究中國人力市場長達六年。六年前,台灣前往中國工作者的確是以公司總經理之類的經營階層為主,不可諱言,這些高階經理的位置也確實被卡位光了。

但是,我觀察到,在今年一月份的104求職網當中,中階經理人應徵中國工作機會的比例大幅成長了30%。換句話說,以往十個求職者當中,只有兩位願意選擇前往中國工作,今年以來這個個比顯著增加。

當我們把把兩岸視為一個共同的人才需求市場時,這個現象反映了求職者結構的改變。以往應徵中國工作機會的經理人,大都是失意者或失業者,但今年起,我們發現有越來越多的在職的台灣菁英份子,想要跳槽到中國工作。

董磊 事實上,我們也聽聞越來越多台灣人才「團體輸出」的案例,這似乎代表台灣的專業人才,在當地市場還是極為搶手?

邱文仁 沒錯,現階段中國(我們以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地為例)的確對有經驗的專業經理人才有殷切的需求。舉例來說,大約三四個月前,104人力銀行接到一筆陸資、上市保險公司的高階人才訂單,他們開口要15位總經理,派任到各省區經營拓展業務。縱使我們無法完全滿足這家客戶的所有需求,但只要完成幾位人才順利到職,獲得的營業額就幾乎等於台灣一個事業部全年的營收了。

另外,在我們的人才研究當中,台籍經理人的產值普遍被認定是陸籍幹部的1.8倍,但薪資則是二倍,在上海可能就高達三倍以上。於是台灣經理人要怎樣讓自己的產值或競爭力更突出,就是決戰職場的關鍵了。

我從不否定台灣經理人長時工作,對國家競爭力帶來的價值。但是回到基本點,今天你能獲得的薪資多寡,還是要取決於你能為企業開創多少產值。

把台灣的薪資拿來跟歐美國家做比較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各國(各地區)的物價水準、稅賦比重都會影響薪資給付的多寡。終究而言,薪資水準的合理性要看員工對企業能貢獻多少產值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