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08

科技讓白色巨塔更人性,行動醫護照顧你我健康

童綜合醫院的第一線醫護人員,
用行動科技,在第一時間救援病患生命;
更走入社區,提供貼心、細膩的醫療照護服務。


《本文發表於2007年12月遠傳電信成功案例》


童詠偉, 台中童綜合醫院胸腔外科主任,正疾步走向九樓外科加護病房。幾秒鐘前,他的手機嗶嗶響起了簡訊通知:「注意!病床1553-2號XXX,執行之病理25004,第四床外科病理,複雜性,報告值為POSITIVE。請速處理!」

陳世娟,台中童綜合醫院社區護理師,剛剛在患者家中做完基礎生理項目的量測和身體狀況的探詢。打開3G無線上網、將健保IC卡插入讀卡機,直接在病患家中完成回診掛號。

這是童綜合醫院第一線醫護人員的日常工作寫照。因為行動科技,他們創造了新的醫療服務方式與品質;也因為行動科技,讓白色巨塔更人性化,拉進了與民眾之間的距離。

追著醫療報告跑的日子「bye bye」

因為簡訊,胸腔外科童詠偉醫師在第一時間內,就能掌握病患的檢查訊息,進而快速的判斷病況進行醫療處置。他說:「當我們能更快取得病人的檢查資料,就可以針對急迫性或危險性的病患,第一時間進行適當的醫療,這對病人的安全性是極有幫助的。」

童詠偉舉了幾個常見的例子,「當病人的血糖值高出標準、或是檢查出惡性或特殊的病理結果,例如病人的鉀離子太高,可能有生命危險。有了簡訊傳輸系統,只要檢查結果一出來,馬上傳送手機,在現場準備的團隊,馬上就可對病人進行緊急醫療。」

「以前你要追著報告的結果,現在只要等著手機響,檢查結果就會主動通知你。」這種改變非常重要,童詠偉說,通常一名外科醫師要同時照顧多名病患的各種狀況,在警示簡訊系統的輔助下,醫師們可以把以前追報告的時間拿來照顧病人,讓醫療品質與深度更上層樓。

行動醫療車,讓醫病關係更密切

「行動醫療車﹂是童詠偉相當肯定的另一項行動科技好幫手。不同於傳統會診時,醫師們需等待繁複檢查與報告流程。現在,只要各科會診醫師齊聚於病床前,將行動醫療車推過來,就可直接看影像、數據和檢查報告,討論出適合的醫療處置方法;也可以馬上開醫囑、通知藥局備藥,若要進一步安排其他檢查,也能直接通知檢查室安排作業。

在行動醫療車加入診療作業後,童詠偉也獲得病人與家屬們的正面回應,他指出,「有些病人沒辦法離開病床,我們會把行動醫療車推到床前,讓他們直接看電腦螢幕數據和影像,一邊聽我們講解病情。」因為醫療資訊更透明、更即時,病人與家屬可以感受到醫師積極診治態度,也不會再因為不了解病況而產生焦慮,這讓病患更安心。

現在,除非休長假,童詠偉的手機總是24小時不停機,他希望讓病人獲得全天候妥善的照料。甚至某些特殊狀況的病人離院返家後,童詠偉也會給病人手機號碼。「像是有些病人安裝了特殊的呼吸管,如果臨時有緊急狀況要處理時,就可以馬上聯繫到我。」行動科技讓醫師視病如親的態度找到一個最好的工具。

行動照護,把健康送到家

行動科技也讓資深社區護理師陳世娟,深入社區,提供長期臥病患者更細膩、有效率的醫療服務。

在現今醫療體系中,社區照護屬於後續醫療服務。陳世娟的工作就是每月定期探訪童綜合醫院的慢性病患,提供明確的居家護理服務。舉例來說,對於進食、呼吸或排泄情況不佳的患者,她會定期到府替他們檢查、更換醫療器材。目前她一人需照護七十多戶,每天按照路途的遠近,安排探訪四到五戶病患。

陳世娟表示,「以前我在探訪病患前,要必須先到病歷室調病歷。因為社區照護的對象大都屬於長期臥病的慢性病患者,他們病歷常是厚厚一疊;如果當天要看四、五戶個案的話,單是每天要攜帶出的病歷重量真的很可觀。」

還好有行動科技幫陳世娟打破實體的限制,現在,她只需要揹一台輕便的筆記型電腦、3G無線網卡,以及健保IC卡讀卡機,就能到府為病患提供居家照護,不需要將整本紙本病歷帶出,也降低了遺失或資料外洩的風險。

「有了行動工具後,我可在詢問患者的身體狀況後,連上3G網路到醫院資訊系統,輸入當天量測到的心跳、脈搏與血壓等基礎生理數據。」陳世娟表示,「如果需要安排病患回診的話,我會用IC讀卡機直接現場掛號。」

整合式的行動工具讓陳世娟完全擺脫了「紙本加電腦」雙重作業的負擔。「如果一切順利的話,現在每探訪一家個案,大約半小時,就可以完成當次的照護任務,這在以前可是要花費一倍的時間呢。事實上,因為效率提高了,我們能夠照護病患的數量也增加,個人生產力也更好了。」陳世娟開心的這樣說。

#####
Mobile Healthcare
童綜合醫院的行動科技應用基礎,架構在遠傳電信的MVPN智慧型企業行動網路之上,整合了手機、辦公室分機、簡訊、巡房會診以及社區護理的行動掛號等系統。因為手機與桌上分機整合成一個號碼,八百多名護理人員只要使用遠傳電信的門號,帶著MVPN手機,無論走到哪裡,都不會漏接任何來電與簡訊,溝通聯繫的效率倍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