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01

田邊好幫手,網海萃取農情新訊

我的生產預測,你的交易行情...

烈日午間,吳姓蒜農的手機響起簡訊通知,螢幕顯示台北市場蒜頭的交易資訊:「總交易量:306,增減:+168,總平均價:39.3元,平均日交易量:-10」。身為產銷班班長,他腦中憶想這周的價格,盤算要讓班員有個底,這陣子蒜頭就是賣量增加了些,價格也還算平穩,沒有下滑得太厲害。

這則蒜頭交易資訊,打哪裡來?很簡單,上網到「田邊好幫手」農業行動入口網,勾選訂閱想要的資訊類別,就能走到哪,農業新訊即時傳到你的指間。


農民心聲為主體,資訊萃取便利看

為了解決農民上網不多、農業資訊無法即時得知,同時增加民眾知曉休閒農業資訊的管道,農委會展開四年期(97~100年)的「農業行動化平台建置計畫」,運用資通和行動科技,彙整農業各單位既有網站或系統的農情資訊,以增進電子化政府的服務效率和功用。

取名「田邊好幫手」,就是要把農林漁牧業從業人士關心的主題資訊,透過便利的管道主動提供給他們。哪些資訊是農民想知道的呢?農委會挑選了來自各農業領域的十大經典農民(共75人),經過座談和問卷訪查後,確認農民較為重視的訊息種類,同時考量到農地租買的資訊需求,最後拍板定案以七大主題──農業法規、農藥防治、植物疫情、農情報告、交易行情、小地主大佃農和肥料資訊──做為入口網的分類主題。

「以往這些訊息都分別發佈在農糧署、植物疫情網等個別資訊服務網站,使用者要奔波在不同網站觀看,才能知曉所需的資訊。」農委會資訊中心主任林貞表示:「現在,我們把這些農民關切的資訊從各資訊網站萃取出來,發佈在農業行動化入口網,他們就能輕鬆在單一網站一覽無遺。」

會員註冊開放給全體民眾,使用者可以自選主題,訂閱後,一旦有新訊息發佈,行動平台就會透過電子郵件、簡訊或傳真,主動通知訂戶。開站九個月來,「田邊好幫手」的會員登錄有五千多人,造訪人次超過352萬。

四種工具無遺漏,數位落差不復見

有了特選資訊,也要有適當的工具才能傳達給目標使用者。連線上網查資料,對年輕一代的農民駕輕就熟,但年長農民可能做不來。「田邊好幫手」貼心設想到現在手機使用幾乎片刻不離身,適合透過簡訊,把重要的法規、疫情資訊主動傳訊給使用者,甚至還專設一個客服中心提供語音答詢,當然傳統的傳真也一併納入使用──這種多元的資訊溝通設計,讓任何人都以自己慣用的工具,不漏失攸關農作和自身權益的資訊。

「如果農民不會用電腦、不看手機簡訊也無妨。」林貞主任進一步表示:「我們針對這群農民設立了一個客服中心,只要知道撥電話來,客服人員可以很快告知行動網站上的資訊,讓他們不會因為數位落差,而延遲或錯失這些重要資訊。」

類似的功效也在地方農漁會發酵。現在行動平台上精心彙整過的農業資訊,已成為工作人員輔導、傳達相關資訊的好用資料庫。例如,為了推廣農藥減量政策,農委會製作了一份「合理化施肥」綱領,把每公頃的施肥量、肥料配法等資訊,從改良場的網頁萃取到行動平台,提高資訊的能見度。

由於歷史悠久,政府農業機關的資訊實際上非常豐富,但要能活用,以適當管道傳達給農民,才能讓他們感受政府的照顧。「如果只是說,有啊,我們的資訊都發佈在網站,你自己看啊,這樣是不夠的。」林貞主任強調:「很多農民沒有空閒上網,可能也不會上網,我們要貼近農民的資訊需求,就得拋開舊思維,電話、傳真甚至手機等通訊裝置,才是他們真正便利的工具。」

於是,「田邊好幫手」在網站上提供最齊全的資訊,同時也設計行動簡易版,用精簡的訊息,即時通知。例如,當雲林發現了稻熱病的消息,農委會就以即時傳訊通知稻作主題的訂閱者,讓他們儘速查看、留意自己的農田有沒有類似的異狀。

掌握休閒訊息,玩得盡興吃得安全

「田邊好幫手」的安全農業和休閒農業資訊,也提供一般民眾有價值的消費訊息。
林貞主任以關山為例,消費者出遊前可先把網站上的景點語音導覽系統下載到PDA,配合車用GPS,來到當地獲得推薦的餐廳時,不妨先聽介紹,中意了才去用餐,免除到陌生地當白老鼠的疑慮──也讓特選商家和消費者雙贏。

此外,農委會也鼓勵農家把栽種理念、生產故事發表上網,告訴消費者自己的農產品是什麼樣貌、有何生產理念。例如,花蓮銀川有機米的產銷班班長與環境生態共存的理念,就觸動不少消費者的認同,而產生購買信任感:「在我的田中央,是不驅趕麻雀的。我們讓鳥兒們吃一小部分,還是能收成大部分啊。」

無論你是農家還是一般消費大眾,「田邊好幫手」這個整合式行動平台都是難得的資訊寶庫。現在就上網註冊,去勾選你的訂閱,享受指間傳訊的好處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