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01

一百零八分鐘,打造新世代資料中心

無所不在的資安風險,造成企業可觀的損失,傳統的資訊架構顯然在這個課題上失靈無效。但別失望,有一種嶄新的融合式基礎資訊架構,正以不分廠牌、資源共享的方式,提供企業資料中心的勝利方程式...


在二○○八年,HP曾針對中型企業做過一項調查,得知因為資訊安全風險問題,造成的損失高達四十六億美金。同時間,IDC研究報告彰顯另一個事實,當企業運用適當的解決方案來改善前述資安問題,能夠降低的風險成效高達85%之譜。這兩個面向的研究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洞見,那就是:資安風險無所不在,施行精準的行動方案才能有效防範。

那,什麼是實質可行的方案呢?今年度的「HP Technology@Work 2010」研討會中,惠普科技針對這個問題揭示了四大要點:減少停機時間、保護企業資料、加強網路安全、降低人為變動對資訊架構的衝擊;並創新提出「融合式基礎架構」主張,意圖解決傳統資訊架構長期以來衍生的諸多缺點,讓當代企業有更精準的科技投資方向。


扭轉七比三的投資無效窘境

傳統企業資訊架構最顯而易見的問題就是「各用各的」。例如,導入企業資源規劃系統時會買進一些設備,研發單位要做設計或模擬運算,就再購入另一批軟硬體。表面上看來,每項應用都有充裕的資訊科技支援,但實際上每套資訊基礎設施的利用率都不高,甚至有些還長時間閒置中。

這種現象不能等閒視之。根據一項統計數據顯示,企業每年資訊科技費用,高達七成花在維護和基礎運作,只有三成用於核心競爭力所需的系統創新開發。這種投資顯然大有問題,探究其因是傳統架構下的服務建置流程花費太多時間與成本。但融合式基礎架構的問世,讓服務建置流程有了一番新局面。

試想一個理想的境界:當我們有需求產生時,可以從一個最佳典範的入口平台選擇驗證可行的參考案例。例如,要建置企業資源規劃系統,可從最佳案例獲知需要怎樣的處理器、記憶體和磁碟容量,參數怎麼設定,磁碟如何分割最恰當。要獲得這些精選資訊,只要「按個鈕」,幾分鐘內就產生一份最佳建議書,這些動作以往可是要花上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做出。

融合前題:不分廠牌、資源共享

很神奇嗎?一點也不。融合式的概念,就是把伺服器、儲存設備、網路、電源控制與管理軟體恰如其分地整合在資料中心,而整合的前題是:不分廠牌、資源共享。在資料中心內,資源共享的設備透過「虛擬資源池」,動態分配不同應用在各個時段需要的資源。此外,因應綠能世代來臨,融合式基礎架構也在電力管理有所突破。HP的Smart Grid提供整個資料中心的能源使用計量,從應用、單位到部門用了多少電都能精確計量,未來也將納入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計算。

另一項改良就是惱人的佈線問題。融合式資訊架構主張:要佈線,就一次到位。不要佈建區域網路做一次,安裝儲存網路又拉另一次,要讓以往錯綜雜亂的線團,變身成簡潔俐落的線條。

說到網路,融合式架構採用一種新技術概念:單一大頻寬。它把以往各應用使用的頻寬匯聚成一條大水管,然後看每項應用需要多大頻寬再適當切分,有時多一點,有時減一些,彈性調配,減少閒置。這當中還有一種進階的「虛擬指令」技術,它無需知道某條網路線接到實體交換器上的哪個連接埠,一旦資訊架構有所改變,不要人工去拔插網路線,單純透過軟體的設定就可轉移到最新的應用架構。

要做到上述這些資源共享的境地,絕對少不了一套功能強大的作業管理軟體。HP提出超越一般作業系統能力的矩陣式作業環境,它既可做系統管理,也能提供資訊設備的自動化變動和最佳化配置。簡單講,只要按下一個鈕,系統就能自動完成設定。

最佳典範交付勝利方程式

要達成這種精簡高效的成果,關鍵在於新世代的設備與元件必須採用標準化、模組化設計,才能快速啟用。舉例來說,HP要做伺服器的溫控管理,就在G6或G7伺服器裝設了三十二顆感應器,從處理器、風扇、機箱的前端與後端,全方位精確偵測溫度、溫控管理。

當管理有了智慧,服務佈建自然就輕鬆達成,資料中心的啟用時效自然就能加快。現在,只要花一百零八分鐘就能完成一座新式資料中心的資源配置規劃。看到這裡,應該有個疑問:果真有實際可用的解決方案嗎?答案是肯定。

HP結合了全球頂尖企業、各行各業的資訊建置經驗,從中淬煉出最佳典範的勝利方程式,這樣珍貴的資料庫絕無僅有。另一方面,企業還能實地驗證融合式資訊架構的可行性,並搭配遵循開放、工業標準的軟硬體新品(例如G7伺服器系列和業界首創的Unix平台刀鋒伺服器),以及全球在地應用夥伴提供的解決方案。今天,不管企業要自建資料中心,還是要發展委外代管的服務生意,或是擘劃雲端服務版圖,HP的融合式資料中心確實能大幅降低維護成本,並充分展現資訊對企業成長發展的高價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