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31

從Plan到Do-只有需求導向,品牌供應鏈才行得通

供應鏈的良囿與效率攸關品牌企業的營運成效。
從偵測市場需求、快速且連動因應需求變化,
到組織建立風險效應的共識基礎,形成決策並落實行動方案。
箇中細節,且由聯合通商品牌供應鏈中心剖析給你聽。

-----

看著第三季營業結算報表,優鞋褲連鎖服飾(註)的北區業務督導眉頭深鎖。松山一店已經連續三個月業績未達標,即使發動過一波會員促銷活動,成績也沒見起色。三個月,是公司列入汰店的門檻,這個決定該怎麼做才不會錯呢?

對企業而言,零售門市的角色就像是人體的末稍神經。一旦接收冷熱刺激,會立即傳導到大小腦,做判斷、有行動。松山一店宛如優鞋褲企業神經的結點縮影,如果它的門市營業資訊能夠即時傳送到供應鏈管理平台,讓業務、生管、行銷甚至採購單位透過適當的機制分析和判讀,找出銷售不振的可能原因,就能更早察覺:為什麼客人不上門?快速採取改善行動,那麼關店就不必然是唯一、甚至最後的結局。


★分析問題根源分析,追蹤異常事件

擁有豐富實戰經驗的大中華市場品牌供應鏈專家-聯合通商品牌供應鏈中心就表示,想要敏銳預測前述市場需求的變化,進而快速對需求做出回應,答案就在「需求導向(demand-driven)」的協同供應鏈機制。要做到這件事,對訊息的掌握度是關鍵。因為有了消費端的真實資訊,業務面才能快速調配進貨,生產線調整產量避免庫存,採購也能即時修訂原物料進貨量,讓企業營運維持在最健全的狀態。

像優鞋褲服飾要想掌握各門市的銷售需求,可以透過一套產銷規劃。從年度、季度、每月、每周甚至到每天的營業記錄,都即時匯整到供應鏈管理平台,以便根據門市端的需求規劃出精準的配貨量。我們常會看到,有些企業門市端的銷售數據一個月才匯報總公司一次。當業績不理想時,經營團隊只會要求下個月多做一些生意,把營收缺口補回來。這種「只下空口指令,沒有實質戰略」的做法,往往到了次月業績還是難有起色。

協同供應鏈平台不只會找出問題的根源,緊接著會分析判斷,提出改善解方。假設松山一店業績只做到七成,不足的三成原因何在──是哪些產品賣得不如預期?哪些產品賣完補貨太慢而錯失客人?

做根源分析的資料應當包括銷售記錄和在店庫存。很多人會只在意銷售而忽略庫存,造成嚴重的呆滯貨。如果更早一點知道庫存量超標,就要啟動行銷特惠方案,換現金、降庫存。要做到這點,企業的產銷協調會議就扮演重要的角色。同樣地,這類會議的與會單位需要銷售和生產端之外,行銷和採購也要列席討論,才能讓每個單位連動更新需求預測的資訊。

變化一目瞭然,超標快速回應

協同供應鏈平台因為整合多面向的角度,可以產出一份全方位的資料畫面,而且經由參數設定,一旦超標就會發生警訊。這些超標數據採用顏色標示,例如綠色是正常、黃色是危險、紅色則是異常狀態。

這就像是一份細膩的健康報告。如果血壓每天都量,30天的數字串連起來可以看到細微的波動變化。因為圖表一目瞭然,各級管理主管都能即時看到,也能藉由這種靈敏的神經傳導機制,及早修改需求預測,這才是真正治本的方法。

當我們找出松山一店業績不振的原因後,接著就要採取適當的行動方案,可以提前發佈新產品上市,也能針對庫存舊品特惠促銷。在思考解方的過程中,聯合通商品牌供應鏈中心建議要做一件事:比對當店的歷史資料(如前一年的同期數據),或是比對同區其他門市的同期銷售資料,找出差異處,予以判讀。

要做到這種分析,對於偵測的靈敏度點要求極高,參數的超標值要設得緊繃,頂多保留10%的緩衝區。透過這些自動化分析得到的結果,是企業決定淘汰或新展店鋪的重要依據。

開啟行動方案,落實需求規劃

我們前面一直提到空有需求偵測資訊是不夠的,必須緊跟著把資訊連動知會產銷、行銷與採購單位,並且制定行動方案才能真正落實需求規劃的目標。

例如,如果決定要關閉松山一店,那麼少了這家門市的營業額,公司年度總營收預測的缺口要怎麼補?可能是直接調降修正,也可以在撤點的同時,籌備開一家新店。這些行動都會視為個別專案執行,但二者之間卻有關連性。無論是舊店淡出還是新店開展,都有個短期的時間表,也會影響採購和生管單位。例如,舊店不再配貨,表示生產量和原物料購入都要減少,但因為新店開幕在即,有備貨需要。兩者之間的增減,如果不及早知會相關單位,供應鏈的需求預測就會失衡。

綜言之,企業想要健全運作供應鏈,最佳的思維流程得先聚焦問題、透通根源分析,讓跨部門在同一個平台上,一目瞭然看到產銷決策帶來的風險影響,同時透過共識基礎,連動引導決策落實行動方案的執行。

註:本文提及的公司名稱皆屬情境模擬,若有雷同純屬巧合。

聯合通商品牌供應鏈中心:研發出以需求導向為核心的協同供應鏈解決方案,協助品牌企業-無論是消費品牌還是電子零件品牌客戶,滾動預測、快速反應市場變動,進而提升產銷協同、強化供應鏈效能。

◎本文發表於IThome 2011/10/28

沒有留言: